媒体聚焦 | 《辽宁日报》等多家省级国家级媒体报道公司职工感受中国文化活动
来源:威廉希尔 时间:2023-06-09 点击数:
编者按:近日,《辽宁日报》新媒体头条、《辽宁日报》英文频道、辽宁国际传播中心官网等多家省级国家级媒体对公司职工感受中国文化活动进行了中英文报道。现转载《辽宁日报》《被辽宁国宝打动!锦医大职工要把国宝文化传递给更多人》,全文如下:
芒种时节,蔷薇满园。威廉希尔WilliamHill官方网站校园里,来自21个国家的21名职工身着各自国家的民族服饰,兴致勃勃地前往威廉希尔中国文化教室,赶赴一场文化盛宴。
6月6日,“国宝在辽宁·走近高校职工”分享会在威廉希尔WilliamHill官方网站举行。走进古色古香的中国文化教室,职工立即被印有辽宁国宝的大幅海报所吸引,驻足欣赏、自拍留影。精致典雅的镂空宫灯映照着由辽宁国宝组成的巨幅背景墙,辽宁大地的千年传奇犹如一幅画卷徐徐展开。
分享会开始后,大屏幕上首先播放了“国宝在辽宁”系列短视频之《铜鎏金桑木芯马镫》和《鸭形玻璃注》。视频中,利用动漫技术“动”起来、“转”起来的文物和复原后的历史场景,瞬间就将大家带入到1600年前的古代辽宁:双马镫从辽西走出,经草原丝绸之路传到欧洲,对“骑士时代”的诞生产生重要影响;玻璃注从古罗马地区走来,经草原丝绸之路来到北燕,见证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互鉴。随后,主创人员张松在题为《文物世界的“三燕传奇”》讲座中,详细介绍了三燕时期文物的特点和历史地位,并将这些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娓娓道来。讲台下,同学们目不转睛,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当天参与活动的21名职工分别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牙买加等国家,他们对这场别开生面的“辽宁历史文化课”赞叹不已。来自巴基斯坦的职工瓦州杜平时喜欢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但讲座中介绍的不少文物他也是第一次知晓。“我很喜欢视频中的鸭嘴玻璃注,它造型独特、工艺复杂,是古代辽宁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处于重要历史地位的千年物证,太罕见、太珍贵了。”瓦州杜说。
为了“应景”这次活动,印度职工米锦琪、印度尼西亚职工苑州安还特意穿上了自己国家的民族服装。苑州安一边仔细端详着“国宝在辽宁”文创书签上印制的树状金步摇,一边指着自己头戴的班古鲁传统头饰兴奋地说:“你看,我们两个国家的古代头饰是不是很像?中国和印尼人文交流和文化相融互通,通过辽宁国宝我看到了中国历史的丰富和包容,也感受到了辽宁千年积淀的人文底蕴。”
蒙古国职工艾雅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她热衷于中蒙文化交流,经常将自己对中华文化的感悟分享在社交媒体。“今天的分享会是我们深入了解辽宁历史文化的一个好机会。辽宁国宝背后的故事太打动人了,欣赏这些文物,如同随着‘剧情’的发展穿越到了古代辽宁。”艾雅说,“求学期间我还要认识更多的辽宁国宝,并通过社交平台将国宝文化传递给更多人,让远隔万里的亲人朋友也能一饱眼福,和我一起感受辽宁国宝的魅力。”
“这次分享会是一场中西方文明相遇的盛宴,职工对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同时也被辽宁国宝背后的故事所打动,都想去做国宝文化的传播者。”威廉希尔经理王爱梅说。